[大衛選讀] 遠端工作已死,這句話從 Elon Musk 跟 Sam Altman口裡說出,彷彿就此蓋棺論定了。網路文章光是引用這個當標題就夠吸引人了,但如果到頭來沒有真的去思考,疫情之後帶來的改變契機是什麼,那真是非常可惜。
Enabling Effective Remote Working –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from Team Topologies 這篇文章,從團隊拓撲學 (Team Topologies) 的三個核心原則和模式,包含:團隊依賴性、團隊邊界、互動等,去深入說明怎樣才能建立起更強健的組織型態,進而催生出良好的遠端工作模式。
我的經驗是,實體環境裡早就有的組織問題,到了遠端工作只是被放大了而已。即使回到實體,那些沒有徹底解決的組織問題,一樣會隱隱作痛。反過來,能夠徹底變革,去適應遠端工作的團隊,往後不論是在哪裡工作,都會變得更有效率,工作的成就感也越高。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infoq.com/articles/remote-working-team-topologies/

如何有效開展遠端工作,關於團隊拓撲學的原則和模式
受到 COVID-19 疫情的影響,企業被迫加快採用遠端和混合工作方式。不過,大多數組織當初在導入遠端工作的時候,並沒有考量到要做相對應的組織結構調整。
然而在遠端工作兩年後,很多企業都意識到,這不是光光設定好 Slack 和 Zoom 的權限,然後公布一些跟在家工作有關的規定就可以了。各種問題逐步浮現,這時候才會發現這樣的想法太過單純,輕忽了遠端工作所帶來的改變。
遠端工作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實體隔閡,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彼此間的溝通能力。人們不再像在辦公室工作時,那樣容易「偶遇」。管理上需要更加深思熟慮地去經營一個有效的互動結構,來促進人與人、團隊與團隊之間,健康而且可管理的溝通與交流。
面對遠端工作的挑戰,工作模式不只要單點優化,而是需要對團隊跟組織進行結構性的變革才行。大多數組織的遠端工作安排,僅止於戰術層面,也就是專注在工作方式、工具導入,和管理風格上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們的組織設計,是不是能夠符合社會組織運作的基礎原則。
接下來,我們將介紹有助於遠端工作,關於團隊拓撲學 (Team Topologies) 的三個核心原則和模式,包含:團隊依賴性、團隊邊界,和目的性互動。而這些基本原則,在實體環境中也一樣重要。
首先,團隊依賴性 (team dependencies) 是不可避免的,這反映出團隊其實是一個更大系統的其中一部分。
閱讀全文 如何有效開展遠端工作,關於團隊拓撲學的原則和模式